AI投资热潮:机遇与隐忧并存
当前,AI领域发展迅猛,投资热度持续攀升。DeepSeek爆火仅两个月,Manus、gpt4.5、Grok3等新成果便相继涌现,具身智能等概念也备受关注,投资经理赵帆就感慨难以跟上这快速的节奏。
如今,AI的长期潜力得到广泛认可。众多投资人挑灯夜读研究,既想找到与DS相关的投资标的,又踊跃参加AI分享会。不仅投资圈如此,各地政府也积极行动,如浙江全省30万党政干部开展AI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深度解读AI知识。
投资圈陷入FOMO情结,这种“错失恐惧症”使初创企业估值上涨,融资节奏加快。然而,大量资本涌入AI基础设施领域,挤压了产业链其他参与者的融资空间。阿里巴巴蔡崇信直言当前AI投资资本过热,存在明显泡沫,高盛研报也显示相关估值溢价与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数值重合。
AI投资新动向:创业孵化升温
在AI投资热潮中,VC们加速开展孵化工作,尤其是美元基金。深创投启动“种子训练营”,聚焦国家重点战略方向;锦秋基金组织硅谷Scale WithAI活动;线性资本推出“Linear Bolt”投资早期AI应用项目;礼来北京创新孵化器正式运营。
AI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深度孵化能提前锁定突破性技术路线。各机构通过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以及专家指导等服务吸引创业者。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孵化器市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在AI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垂直类孵化平台。
大模型企业困境与出路:并购趋势显现
随着头部大模型公司估值提升,融资难度增大。大模型圈子融资遇冷,技术趋同、开源风潮下,部分企业融资搁浅。同时,大模型企业迎来高管离职潮,如百川智能、MiniMax、智谱ai等。
这背后既有个人选择因素,也与战略调整有关。面对DeepSeek冲击,商业化问题突出,大模型厂商需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故事增多,卖给大厂成为一些企业的选择,如聆心智能投入智谱门下,实现资源整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