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人形机器人市场在中国已初现雏形,集中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小米、智元、宇树、华为等为链主企业,海外则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而零部件企业中,绑定下游链主企业数量越多,话语权越大。震裕科技,这家原本不太知名的汽配商,资本市场多次传出其进入小米、特斯拉供应链,且有望成为继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后的第三家总成供应商。那么,震裕科技究竟实力如何?
基本面困境实现反转震裕科技以冲压模具发家,打破国外巨头在中高端模具市场的垄断。2013年,基于冲压模具拓展至电机铁芯业务,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电等行业。2015年,借助新能源东风进入锂电池精密机构件领域,服务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客户。截至2024年6月末,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机铁芯、模具收入分别为17.54亿元、7.34亿元、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6%、23.4%、6.4%。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主要为下游动力电池厂商生产壳体与顶盖,2021-2023年收入快速增长,但毛利率不高,2024H1有所回升。该业务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科达利。2022年,震裕科技因产品问题向客户赔偿4400多万元,影响当年净利润、净利率及市场份额。电机铁芯业务方面,震裕科技绑定众多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客户。经过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震裕科技迎来困境反转,全年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也创下2022年以来新高,不过盈利水平绝对值偏低。可见,其主营业务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增长空间但盈利能力较弱。
机器人业务带来惊喜震裕科技未来看点在于人形机器人业务。公司已成功研发人形机器人所需整套丝杠产品,精度覆盖C3、C5等级,建成并投产一条行星滚柱丝杠半自动产线,第二条半自动产线在建,还有全自动产线待建。在客户方面,已对多家机器人主机厂开展相关业务。丝杠领域主要玩家众多,可分为三个梯队,震裕科技处于第二梯队,作为跨界新势力,进度较快。此外,震裕科技还与汇川技术联合研发无框力矩电机,处于小批量送样阶段。该电机因震裕科技的模具技术积累以及首创的模内点胶工艺而具备竞争力,此工艺此前被海外厂商垄断。震裕科技还开发了线性执行器并将送样,更有券商预测其有望与日本头部谐波减速器企业合作。可见,震裕科技具备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底层能力,有潜力成为总成商。
面临两大风险点基于业绩反转与人形机器人业务潜力,震裕科技出现明显估值溢价。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与量产进展,以及A股市场风险偏好。A股人形机器人赛道目前估值较高,需产业量产落地验证,若进度不及预期,估值将有回撤压力。更为直接的是A股大市风险偏好收敛,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机器人板块大幅动荡。不过,从长远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成长期早期,可能成为市场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