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推出的通用Agent产品Manus,在短短一周内,使用申请等候名单激增至200万人,内测时邀请码竟被炒到10万元。
智能体并非新事物,与专注语言理解生成的产品不同,它具备感知、学习等能力,能在多场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例如,可直接输出符合要求的完整PPT文档,是实现复杂智能任务的关键载体。
自2023年起,AI界对智能体的研发与讨论不断。OpenAI发布新工具助力开发者,其产品负责人称“2025年将是AI智能体的元年”。西湖大学张驰团队推出的AppAgentX具备自我进化能力,能在任务中优化自身行为。
Manus让开发者看到智能体商业前景。客服智能体常见且易落地,定制智能体市场多见,企业或个人会依自身需求定制。智能体的变现模式多样,有订阅制服务、企业定制化收费、广告变现,还有智能体插件与工具销售变现。
开发者小李基于DeepSeek开发的情感智能体,通过“付费咨询”实现变现;Rich开发的法律咨询智能体通过广告变现,3个月赚10多万。
然而,Manus虽推动智能体传播,但其生存空间有限,竞品很快出现。智能体开发门槛低,多数智能体功能简单,缺乏技术创新,用户体验不足,产品多为短期盈利。
从用户量级和市场规模看,智能体难成爆款。其技术尚处爆发阶段,在复杂环境中性能和稳定性待提升,用户体验也有不足。多数智能体依附平台生存,难自成生态。智能体行业发展至今,仍未出现拳头应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