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飙升,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这位90后杭州创业者脱颖而出。早在2017年,初出茅庐的他现身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佬饭局角落,8年后成为民营企业座谈会现场最年轻企业家代表。宇树科技和王兴兴引发科技圈反思,同时宇树全面出圈,商业化脚步加速。
高校撑起宇树订单主力。王兴兴透露宇树B端客户多样,统计2021年4月8日至2025年3月17日中标项目,覆盖多领域,采购方众多。科研类高校撑起“订单主力”,近30所高校采购,实验室是产品“最先试炼场”。有趣的是,近三年采购多的高校有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中山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人工智能强校,涉及宇树多种产品。浙江理工大学是王兴兴“母校”。高校成主要买家不奇怪,产业研究早期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且高校实验室是低成本试错环境,宇树可借此迭代产品,如G1机器人基于高校成果进化。不过高校订单金额大多在10万- 50万,百万级大单少,同济大学曾超825万采购。
浙江、大湾区“偏爱”宇树。宇树科技“南下深圳”受关注,其订单城市分布显示,浙江、深圳、北京、广东和上海订单占比前五,浙江、粤港澳大湾区最“偏爱”宇树。两大经济重镇与宇树合作不限于高校,已在多产业试水。如广州企业采购开展变电站巡操技术开发,浙江消防救援支队打造消防侦查机器人。深圳机器人产业优势明显,开放生态和产业协同是双向奔赴原因。
宇树商业化加速的关键。宇树出圈和C端动作显示其加速商业化落地,关键在于价格及背后的“成本控制”逻辑与定义产品能力。宇树产品性价比高,如UnitreeG1标准版定价9.9万。宇树通过简化工业设计思维和转换技术路线省钱,避开高成本液压驱动技术,采用高性能纯电驱动技术,自研零部件控制成本。尽管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已至,但走进大众生活仍需时间技术,宇树未来挑战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