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变革:从大模型竞争到落地应用
近期,AI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通用型AIAgent——Manus的出现,在国内外AI行业引发热议。过去一周多,开发者社区围绕Manus展开开源复现,探讨其在智能客服、自动编程等多领域的应用,它改变了人们对AI只能简单应答的认知,真正实现帮用户办事。
与此同时,国产大模型DeepSeek以开源之势打破大模型竞争格局。其R1版本开源后,在HuggingFace社区迅速登顶,以一流水平和低成本普惠业界,大量开发者转向,瓦解了云厂商依靠捆绑大模型打造的护城河。
企业AI护城河的重塑
过去,微软、谷歌靠绑定大模型吸引企业用户,云服务增长显著。但DeepSeek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不仅让OpenAI等的先发优势不再,还促使企业重新思考AI护城河。
AWS在模型选型上展现新思维。3月11日,其将DeepSeek-R1作为完全托管的无服务器大语言模型在AmazonBedrock上推出,扩展了用户使用方式。Bedrock平台集成多种模型,企业可自由挑选微调,Trainium芯片更具性价比。如今,灵活、开放、自由成为企业建立AI护城河的基础,落地应用成为新竞争点。
AI落地应用的关键要素
在AI落地应用中,工具和数据至关重要。BRowser Use和MCP近期受到关注。BrowserUse作为Manus执行任务的关键组件,因Manus外网帖子,日下载量大幅提升。
MCP协议由AnthroPic提出,旨在简化AI应用集成开发。此前AI助手与外部工具互动效率低,MCP出现后改变了这一状况。此外,数据是AI落地的核心,企业需将AIAgent与现有系统和业务流程无缝集成,云服务商的生态服务,如AWS的SageMaker和Bedrock,为企业打通「数据→AI→商业价值」闭环提供支持。
AI产业未来展望
如今,AI急需深入实际应用。IDC预测,到2026年,AIAgent将在数据准备和分析中发挥关键作用。Manus和DeepSeek只是开端,未来企业需在技术、战略、创新和执行力上全面发力,将AI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