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AI创业融资的多面困境与破局之路

AI快讯2个月前发布 niko
19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AI行业融资困境凸显在2024年,AI行业的国内融资环境严峻。据Dealroom报告,美国AI领域风险投资额达808亿美元,远超中国。42章经创始人曲凯指出,当年9月前的一级市场近乎停滞。头部美元基金投资谨慎,倾向于clubdeal模式,聚焦少数高潜创业者。这导致初创企业融资周期缩短,单轮融资耗时增长,“短平快”融资策略兴起。

国资成为重要支撑国资在AI融资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智谱ai为例,其股权架构中包含大量清华系和国有资本,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首个投资对象。多数大模型公司如阶跃星辰、MiniMax、百川等也纷纷引入国资。不仅大模型企业,AI应用企业也获国资青睐。北京成立多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千亿,已投资众多AI企业。国资投资虽有优势,但企业需平衡多方诉求,注重落地产值与合规性。

国际化基金与“去硅谷”尝试部分AI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化基金和“去硅谷”路径。SaPient作为挑战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公司,在国内融资困难时,成功获得新加坡、日本等海外投资机构的支持。当前,创业者常采用“中国Founder、全球市场、中国员工、海外注册”的模式。然而,获得硅谷投资条件苛刻,成功案例如OpusClip、PikaHeyGen等公司,且中国美元基金在硅谷投资也面临新挑战,最终可能形成在美华人创业者与出海美元基金相互选择的局面。

CVC、并购与“滴灌通”探索CVC投资为AI行业带来增量,大模型“六小虎”及诸多AI应用公司背后都有互联网大厂身影。同时,大厂入局加速创业公司被并购,如OPPO收购波形智能、蚂蚁收购边塞科技等案例。此外,“出海去”为独立开发者提供类似“滴灌通”的孵化服务,通过债权形式助力从0到1的发展。

AI融资现实与未来变数当下AI融资呈现多元格局,资金流向国家支持或巨头加持的项目,其他企业努力求生。近期DeepSeek和Manus引发的变化,让行业充满变数,2025年或成AI应用发展关键之年。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