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协议引发AI领域热议
近期,MCP在AI领域掀起热潮。此前,开发者连接AI工具与外部系统需编写代码并通过APi,每个集成都要预先编码。而MCP作为标准协议,让AI工具只需实现一次,就能连接数千外部工具。JulianHarris称其提供将API转化为LLM工具插件的标准接口,能超低摩擦地丰富LLM上下文。
MCP面临的质疑与担忧
然而,质疑声不断。有开发者将其类比为“为AI打造的Zapier”,认为增加API使用步骤。部分人担忧主流LLM服务商如Grok和chatgpt等未支持该协议,且可能推行自有标准。不过,Anthropic应用AI工程师MaheshMurag表示MCP与Claude无内在联系。
MCP成为“代理开放标准”潜在赢家
新协议影响力取决于采纳程度。Kubernetes等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可管理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目前,MCP积累了临界规模和动能,被视为“代理开放标准”之争潜在赢家,预计7月超越OpenAPI。
MCP具备独特优势
MCP可视为“AI原生”标准,相比传统标准,使用和开发工具更便捷高效。它出现较晚,避开大模型互操作性问题,专注动态上下文访问难题,一定程度上优于LangChain等。Murag表示MCP不会取代代理框架,而是补充并让开发者工作更轻松。
MCP在多方面表现出色
Anthropic团队采用微软成功的语言服务器协议 (LSP)。MCP规范文档堪称典范,超越OpenAI函数调用文档。直观上,MCP一次调用支持的工具更多。
关于MCP的激烈讨论
围绕“MCP是技术突破还是炒作”,LangChain的Harrison Chase与NunoCampos展开讨论。Harrison认为向无法控制的智能体引入工具,MCP是最佳选择;Nuno则认为其潜力上限到Zapier程度,至少要更像OpenAI的自定义GPT才行。
双方观点交锋
Harrison举例说明MCP能让用户为无法控制的智能体引入工具,还能让非开发者对接工具。Nuno认为智能体访问外部工具定制化工作量大,当前模型调用正确工具概率低。Harrison表示MCP有实用性,能催生更多智能体。Nuno指出MCP需降低复杂性、实现门槛等才能有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