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英伟达、Meta等积极入场,中国也将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美银分析师Ming HsunLee团队在3月7日研报中预测,人形机器人即将走出概念验证阶段,未来十年将在多行业迎来应用爆发。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销量达100万台,2060年总保有量达30亿台,人均拥有0.3台。
谁将主导“机器人革命”?美银认为,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是降低成本、加速普及的关键。以特斯拉Optimus Gen2为例,当前其硬件成本约5万至6万美元,若大部分硬件在中国生产,到2030年成本将降至1.7万美元。
成本是制约人形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美银分析,特斯拉Optimus Gen2机器人物料成本目前约5万至6万美元,若主要硬件在中国生产,到2025年底可降至3.5万美元,2030年将进一步下降70%至1.7万美元。这意味着2025- 2030年间,人形机器人平均售价将以1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下降。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可作参考。2013 – 2023年,中国乘用电动车销量复合年增长率达90%,畅销纯电动车型价格复合年增长率下降9%。2020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成本下降40% -50%,推动乘用电动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6%升至2024年的45%。若更多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利用中国供应链,全球人形机器人普及速度将加快。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日本、德国和瑞士技术领先,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美国和中国更为进取。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有优势,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和供应链方面表现突出,能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零部件。
中国组件供应商在人形机器人发展中作用关键,如滚珠丝杠/滚柱丝杠生产商上银科技,其作为传动部件领先制造商,正在扩大在机器人行业的影响力,并已向海外领先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供应关键部件。
美银预计,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强劲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致终端需求上升、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运动控制)和产品设计改进、物料清单成本下降、终端应用扩展。
研报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8万台,2030年和2035年预计分别达100万台和1000万台,2025年至203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8%。美银对人形机器人长期需求乐观,因其在家用和服务应用中开始被大规模采用。
美银还分析了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成本结构,预计到2030年,执行器将占据总物料成本的50%以上,其次是灵巧手和视觉及其他传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