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领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DeepSeek如同科技界的一颗新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与之展开合作。
从2月5日华为宣布接入DeepSeek开始,行业内的“跟风”之势便一发不可收拾。2月8日,荣耀上线DeepSeek-R1尝鲜版,OPPO、魅族也在同一天有了动作,OPPOFind N5接入DeepSeek-R1,魅族Flyme AIOS团队完成接入。
汽车行业同样不甘落后。2月6日,吉利汽车宣布大模型与DeepSeek深度融合,随后岚图、极氪等车企也纷纷跟进,智己、奇瑞等更是集体官宣。
不仅如此,多地政务服务系统、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石油、中石化等中企巨头,甚至九号、小牛等小电驴品牌,都加入了接入DeepSeek的行列。就连百度搜索、微信也未能“免俗”。
为何DeepSeek如此受欢迎?这背后有多种因素。一方面,企业有主动“蹭热度”的心理,蹭上科技圈顶流能带来曝光和月活增长;另一方面,也有被动“跟风”的压力,行业内多数友商接入,自己不行动难免会受到质疑。
同时,接入DeepSeek能展示企业技术基础、领导层决策的果断,还能跟上市场风向,满足用户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接入成本低。在AI竞技场里,DeepSeekR1评分高于OpenAI的部分模型,但其价格却极具优势,R1输入价格每百万Tokens才4块钱。
DeepSeek的核心技能“思维链”,擅长逻辑推理,可用于解决复杂任务。不过,在一些场景下,如汽车和二轮车App接入,其必要性也受到质疑。
DeepSeek的开源更是意义重大。企业不仅可接入APi,还能本地自部署。以往企业训练AI大模型成本高昂,如Grok3训练成本达60亿美金,而现在企业搭建DeepSeek R1满血版,仅需24万美元左右。
可以说,DeepSeek推动了AI从“高成本垄断”向“低成本普惠”转变,让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到AI创新中来。尽管当前“百家争D”现象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接入企业增多,有望推动更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