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引领埃斯顿,于机器人产业困境中谋发展

AI快讯7小时前发布 niko
1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埃斯顿作为行业内的重要企业,备受关注。其发展历程与董事长吴波紧密相连。吴波早年在东南大学机械系完成本科学业,后于南京林业大学任教四年,辞职读研后进入企业工作六年。1993年,39岁的他毅然踏上创业之路,成立了埃斯顿。

埃斯顿这个名字颇具深意,其英文名字ESTUN源于西班牙文,寓意东方第一,利于发音与公司国际化发展。吴波为人低调,远离聚光灯,不爱接受外界采访。同时,他善于顺势而为,精准踩准行业风口。公司发展初期从伺服电机起步,2011年进军工业机器人赛道。这一决策源于时任埃斯顿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的王杰高博士从加拿大回国后,与吴波一拍即合,共同布局工业机器人业务。不过,发展初期的埃斯顿与国际巨头在生产制造工艺、精密装备技术、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存在差距。吴波并未机械模仿海外企业,而是开拓多种应用场景,如新能源、光伏等产业。此外,吴波坚守工匠精神,常去一线解决问题,重视产品质量,秉持“宁可丢掉订单,也要交付高品质产品”的理念,拒绝投机,将上市视为实现使命的手段。在他的带领下,埃斯顿于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5年2月21日收盘,市值达204.7亿元。

然而,上市数年后,埃斯顿遭遇新挑战——业绩低迷。今年1月,埃斯顿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净利润亏损6.5亿元 -7.6亿元。业绩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下游行业市场波动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营收下滑、期间费用增加、子公司德国克鲁斯营收减少等。为实现扭亏为盈,埃斯顿将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降本增效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经梳理,埃斯顿提振业绩有两步关键举措。其一为深耕机器人行业。在世界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巨头”——瑞士的ABB、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声名远扬,埃斯顿一直将其视为参考。多年前,吴波为埃斯顿设定目标,希望到2025年进入全球机器人产业“第一阵营”。为此,埃斯顿在并购同时注重内生性增长,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埃斯顿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国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中位列第一,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二。此外,埃斯顿还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2022年7月,埃斯顿酷卓成立;2024年9月,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埃斯顿酷卓首发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1。但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宇树科技、优必选、小米集团等,国外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苹果等纷纷入局。

埃斯顿的另一步棋是“出海”。其海外业务面向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美洲及日韩,以及工业新兴国家如中东、东南亚等。公司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出海”效果看,2023年全年境外收入为15.94亿元,占比达34.27%;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7.329亿元,占比达33.79%。埃斯顿通过布局机器人业务与拓展国际市场能否提振业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 版权声明
智谱清言 - 国产最强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