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资投行视角下,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认知之变及创新力量崛起

AI快讯5小时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2025年早春,世界对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外资投行的研报态度突变,呈现一边倒看多的态势。德意志银行发布《中国吃掉全球: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认为2025年中国实现超越,标志性事件包括全球首款第六代战斗机试飞与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的诞生。

高盛的《启航2025:在中国股市中斩获超额收益》建议超配A股和港股,对中国股市前景乐观。摩根士丹利的《DeepSeek点燃市场,全球投资者重估中国科技股价值》指出,DeepSeek让投资者意识到AI应用未必需要大规模投资,且中国在工程师资源、数据、生态系统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优势明显。

国内研报同样充满乐观情绪。兴业证券的相关报告展现出对中国经济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发展的信心。然而,半年前投行还流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唱衰言论,将中国未来类比于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的困境。如今德银报告将中国类比为1980年的日本,而非1989年的日本。

在AI领域,此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美国领先中国,但2025年美国“科技七巨头”跑输中国科技资产。从今年初至2月21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与中国“科技十姐妹”涨幅远超美股三大主要股指与“七巨头”。这轮对中国资产的重估聚焦AI相关科技,是结构性行情,虽有情绪与资金驱动因素,但意义重大,扭转了“看空中国”的局面。

中国资产重估与叙事转变源于诸多事实。DeepSeek不仅是科技成果,更成为宏观事件与中国创新的象征。《华尔街日报》医药专栏作家称生物医药行业迎来DeepSeek时刻,《经济学人》也指出中国药企在药物研发方面走在前沿,成本低、速度快,吸引跨国药企合作,且越来越多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向西方授权创新药。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表现同样突出。从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绿氢的产能看,中国占全球半数以上,电解槽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规模出口产品的“第四样”,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此外,中国在“低空经济”等领域也取得进展,如深圳公园内的无人机配送。

DeepSeek和《哪吒2》等大事件展现出中国创新力量。它们体现了勇气、自由、好奇心、热爱与主体性的力量,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力量。梁文锋、饺子等的观点体现了中国产业界的新时代精神,且很多创新是自由生长、无畏探索的结果,当然国家意志和政府力量在经济发展中也不可或缺。

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产业的进步离不开有为政府,如强大的电力、电网系统为AI发展提供基础,政府代建厂房助力企业发展,文旅部门春节服务游客提升旅游体验等。同时,“国民共进”也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中船技术创新就有众多民企参与。

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信心。然而,中国经济虽叙事转变,但形势转变刚起步,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诸多问题,且在芯片等领域存在短板,如芯片贸易逆差扩大、附加值低等。此外,要警惕一些以产业安全名义推进的项目存在问题。

中美产业和企业领域竞争现实,但只要中国保持冷静,做好自身事务,产业飞轮和生态将持续进化。当下中国应思考在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世界做贡献,突破西方叙事框架,构建更具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的智能文明范式。

© 版权声明
智谱清言 - 国产最强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