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伊始,阿里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春节期间,电商本处于销售淡季,阿里却凭借 AI 业务备受瞩目。先是受 DeepSeek影响,开源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走入大众视野;紧接着大年初一(1 月 29 日),阿里推出最新模型 Qwen2.5-Max,经评测其性能超越DeepSeek V3。
2 月 11 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阿里与苹果就 AI 业务达成合作,这一消息让市场对阿里的关注度再度攀升。自 Qwen 最新大模型发布后,阿里股价上涨超36%,最新收盘价为 120.9 港元/股,市值暴涨 8000 亿港元,达 2.3 万亿港元,AI 业务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 2024 年营收情况来看,阿里各季度收入表现优于 2023 年,平均增幅约5%。目前阿里生态涵盖五纵二横,其中云智能和国际商业堪称增长引擎。云智能集团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盈利且利润增速领先,到第四季度依旧保持盈利,经调整EBITA 为 31.38 亿元,同比增长 33%。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蒋凡带领下,2024 年连续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居首,主要得益于速卖通和 Trendyol的收入增长。
以淘天集团为核心的中国商业,在 2024年面临较大压力与调整。其收入同比增速在四个季度近乎停滞,为抵抗竞争,阿里跟进低价策略,导致广告与佣金费用增长乏力,客户管理收入下滑。为此,阿里调整收费政策,自2024 年 9 月起,将固定收费改为动态按 GMV 收费,这一举措取得一定效果,客户管理收入增速有所提升。
包含高德和饿了么的本地生活集团,肩负扭亏与应对竞争的重任。尽管 2024 年四个季度收入增幅靠前,但连续多个季度仅减亏未扭亏,不过第四季度经调整 EBITA亏损大幅缩小,有望在 2025 年实现转亏为盈。今年即时零售赛道竞争激烈,本地生活业务需承受更大压力。
此次财报,阿里在 AI 方面的表现备受外界关注。苹果选择与阿里合作,看中的是其端云混合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在知名开源社区Hugging Face 中,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涵盖多种类型,近日发布的 Qwen 2.5-Max 在多个权威基准测试中,性能与主流模型不相上下。
和 AI业务一样,阿里国际商业业务代表着未来增长空间,已形成跨境业务与海外本土业务相结合的格局。蒋凡到任后对速卖通进行改造,将其从类淘宝平台模式转为直营模式,后又推出多种业务模式,吸引大量用户。不过,速卖通运营需大量资金投入,还需与众多对手竞争,是七大业务中较烧钱的业务,不过2024 年 Q4 亏损有所收窄。
2024 年,阿里对国内零售业务进行改革,线上零售方面,淘天集团进行一系列调整,旨在跳出低价怪圈,稳住收入。2025年初,菜鸟传出组织架构调整消息,种种迹象显示蒋凡对电商业务的集中管理。据报道,蒋凡明确 2025 年淘天要更开放,助力品牌发展。
阿里在剥离线下零售等非核心资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即时零售业务。“新零售”曾让阿里收购诸多线下零售资产,但这些业务持续亏损,加重盈利负担,如今阿里已出售部分资产,新零售核心资产仅剩盒马。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饿了么虽有一定积累,但面临美团、抖音等对手竞争,需提升经营效率、优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