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 于近日在北京举办,未来网为此次会议主办方,其目标是探寻缓解青少年手机沉迷的有效办法。会议以“携手织密防护网,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 为主题,吸引了各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未成年人使用手机问题及应对之策。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于2023年12月发布,数据显示,手机成为91.3%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超六成未成年人拥有个人手机,此数据引发专家广泛关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国强表明,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对身心健康带来三大风险。生理健康层面,长时间看屏幕易造成视力下降、睡眠质量差、颈椎问题等;心理健康方面,沉迷手机可能引发网络成瘾、社交焦虑等;认知发展上,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会抑制青少年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教授称,数字环境改变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和社交模式,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刻不容缓,这能帮助青少年提升对数字媒体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卜教授着重提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维是提高未成年人数字权利的关键。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与会专家认为,可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未成年人防沉迷开辟新思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宏艳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探索新技术,结合个性化的AI解决方案,制定适合孩子的使用管理措施。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应以儿童友好为准则,推出适合未成年人的AI大模型,并及时向家长和教师反馈孩子使用行为。
储朝晖研究员提出,预防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让孩子掌握手机使用主动权,有助于降低沉迷风险。各方应创造条件,给予孩子充足时间和空间自主选择,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鼓励各方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增强未成年人手机使用的安全性与可控性。但专家指出,当前防沉迷工具未达理想实用标准,家长和学校面临“管手机难” 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