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AI领域因DeepSeek掀起波澜,一场“全行业接入潮”汹涌来袭。
春节假期刚过,云服务商便敏锐捕捉到Deepseek带来的机遇。2月1日,华为云与硅基流动联合首发并上线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务。随后,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火山引擎等也纷纷跟进,宣布支持Deepseek相关模型的一键部署或接入。
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也不甘落后。华为小艺助手App、荣耀YOYO智能体商店、OPPO FindN5等手机产品陆续接入Deepseek。汽车领域,吉利汽车率先将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极氪、宝骏等众多车企也相继宣布“Deepseek已上车”。
微信和百度也在搜索功能中接入Deepseek。微信搜一搜灰度测试接入,百度搜索平台正式上线AI搜索功能。这一系列动作让AI成为普通人随手可得的底层功能。
Deepseek之所以受青睐,源于其成本和功能优势。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训练Deepseek V3成本低,仅为Meta公司大语言模型LLaMA3的7%,实现了“低成本AI大模型算力范式”。吉利将DeepSeek-R1融入星睿车控大模型,开发出“双脑协同”能力,交互响应速度提升40%,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8%,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1/3。
Deepseek的开源生态降低了AI商用门槛,企业可借助其逻辑推理能力训练适用的AI智能体。同时,它推动端侧AI普及,引发硬件市场创新升级,未来计算终端可能需要更大内存。
大厂接入Deepseek,意在抢先布局生态。云服务市场,借助热点和价格优势巩固市场;手机、汽车终端厂商利用其升级功能、补齐短板,开启差异化竞争。如吉利开发出“无感智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内容领域,知乎、阅文集团等利用Deepseek实现价值重构。但“Deepseek接入潮”也可能带来技术同质化和数据安全问题。厂商需结合自身优势,调节商业化进程,抓住市场机遇。这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生态话语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