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多款产品接入DeepSeek,借力打力推动AI普惠

AI快讯4天前发布 niko
4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2025年伊始,AI领域格局悄然生变,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在大模型赛道上各展身手。从All in AI 转变为All inDeepSeek的趋势愈发明显,其中腾讯的动作备受瞩目。

截至2月17日,腾讯旗下包括元宝、微信、腾讯文档等至少15款产品,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自2月13日元宝悄无声息更新,接入DeepSeekR1,腾讯正式踏入DeepSeek阵营。两天后,微信搜一搜内测“AI搜索”新功能,“接入DeepSeek”成为一大亮点。这不仅是国内拥有自研大模型的互联网大厂首次接入DeepSeek,更是首次在当家产品中引入其他大模型。

2月17日,腾讯元宝上线自研的深度思考大模型混元T1,尽管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但在元宝APP更新日志中已被重点提及,腾讯称其为“混元最强推理模型”,具备更快更强的优势。经APPSO测试,处理复杂问题时,混元T1比元宝版的DeepSeekR1速度更快,日常任务思考时间稳定在10秒左右,运行流畅。混元T1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腾讯生态系统,“微信公众号”这一独家信息源是腾讯开展AI搜索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就在混元T1推出前两天,微信才刚刚接入DeepSeek。同样聚焦深度思考,腾讯为何将微信这一巨大流量入口向其他大模型开放?DeepSeek发布5日后日活用户超越GPT,7天内用户增长达1亿,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内用户首次大规模接触并了解“深度思考”。在此之后,月之暗面发布Kimik1.5长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也上线深度搜索功能。考虑到混元T1尚在内测,其推理能力和场景适配性或许还未达到微信生态的高标准,腾讯先接入DeepSeekR1建立用户对AI能力的评判标准,再推出混元T1进行对比验证,这种“借力打力”策略,既能快速弥补能力短板,又能观察市场需求与技术走向,为自研模型争取优化时间。

在元宝推出“元宝DeepSeek版本”后,PConline在公众号和朋友圈频繁刷到元宝广告。腾讯虽有自研大模型,但与Kimi、DeepSeek等创业公司不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庞大的生态系统,涵盖社交、游戏、内容、支付等领域,是生态整合者而非单纯的技术主导者。在AllinAI时代,面对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腾讯的混元大模型虽有技术积累,但技术优势和推理能力可能尚未领先,接入DeepSeek既能低成本快速补齐AI能力,又能将资源集中于生态整合、场景落地等优势领域,由此诞生了微信AI搜索+DeepSeek的强大组合。

腾讯此前在当家产品中植入AI产品,效果并不理想。此次在应用内整合入口,引发的讨论热度远超以往。微信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应用,内置的AI搜索功能相对薄弱,此前的轻量化设计虽符合“用完即走”理念,但对建立微信AI搜索认知帮助有限。接入DeepSeek对微信而言是一种“过渡策略”,既能满足当下用户对AI能力的需求,又能提升用户对AI搜索的粘性;对DeepSeek来说,则是借助腾讯的庞大生态推广产品。从行业发展看,以生态优势对冲技术代差,选择接入优质模型,有助于避免“技术军备竞赛”,推动AI普惠。

去年梁文锋曾表示,APi和AI应是普惠的。微信生态相对封闭,虽构建了商业护城河,但也带来生态割裂问题。如今“超级应用+开源模型”的模式,将模型层商品化,入口级应用的开放或许让我们看到中国AI普及的“安卓时刻”。正如当下,在DeepSeek服务器常报错的情况下,在元宝里使用DeepSeek却能保持稳定。业内人士认为,腾讯有充足算力支撑,微信接入DeepSeek难度不大,且能为消费者提供替代方案。各方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人用上AI,才是实现AI普惠的可行之路。

© 版权声明
智谱清言 - 国产最强AI模型